走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之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认识城市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中的重要作用,不断加强党对城市工作的领导,部署实施城市领域一系列重大战略和重要举措,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编制的谋划之年,在这一承上启下的重要节点,《中国城市报》特别策划推出“走好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专栏,聚焦各地区各领域深入学习贯彻习关于城市工作的重要论述,不断提升✅城市环境质量、人民生活质量、城市竞争力,谱写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的㊣精彩篇章。
《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近日发布,从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激励机制、推行由㊣常住地登记户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保护进城落户农✅民合法权益、强化乡村全面振兴要素保障等方面,对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作出部署。
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长洲岛上,绿色蔬菜生产基地、鱼塘与沿河民居、高楼等构成了一幅城乡和美新画卷。人民图片
习指出:“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现代化的成败。”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积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推出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城乡融合发展迈出实质性步伐。
看城市,2024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7%,每3人中有2人常住城镇;看农村,2024年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收入比继续缩小到2.34∶1。
城乡要素融合的关键在于打破城乡分割格局,推动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高效配置。
习强调,“要用好深化改革这个法宝”“推动人才、土地、资本等要素在城乡间双向流动和平等交换,激活乡村振兴内生活力”。
长㊣㊣期✅以来,城乡融合面临建设用地“两难”问题:一方面,农村集体存量建设用地闲置或废弃,“沉睡不醒”;另一方面,城镇建✅设用地㊣紧缺,企业发展空间受限。
如何破解?河南省许昌市正在稳步推进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工作,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激活农村土地资✅源潜力,推动了上述难题有效破解。
时间回到2020年6月28日,许昌市鄢陵县马栏镇李孟社区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实现入市交易,成交2宗㊣地块,成交额689万元,成为该市首批成功出让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
“我再也不用四处租用别人的厂房了。”作为当时竞标成功的一方,鄢陵县一家建材企业老✅板贾玲回忆,此前她租赁过4个厂房,尝尽了“居无定所”办企业的艰辛。
谈及首宗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成功出让,鄢陵县马栏镇李孟社区党支部书记张会民同样激动不已:“社区净收益约300万元,不仅提高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收入,还依照相关规定向社区成员进行分红,让集体和农民都能切实享受到政策红利。”
看人才,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与乡村人才引育协同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加快向常住人口覆盖、供给水平不断提高。累计培育高素质农民900多万名,返乡创业人数累计达1320万人。
看土地,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稳妥有序㊣推进。农村承包地二轮延包试点基本实现省级全覆盖,新一轮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稳慎开展,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进一步深化。
看资金,“三农”投入稳定增长长效机制逐步健全。2023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农林水支出达2.4万亿元,比2018年增长14%。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稳步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更加优化,农村抵质押物范围不断拓宽。
“总体来看,我国推进城乡融合成效显著,体制性机制性创新也取得了积极进展,城乡要素流动呈现双向互动、加速流动的特㊣点。”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共同富裕研究中心副主任方康恒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评价道。
2024年9月,习在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指出:“更好发挥县城连接城市、带动乡村作用,率先在㊣县域内实现✅城乡融合发展。”
为何县域之于城乡融合如此重要?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张飞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农民工返乡潮出现,农村人口进城就学、生活增多,县域成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发展县域经济既能推动城镇化,也能为乡村全面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走进湖南省沅江市湖南海荃游艇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机器轰鸣,焊花飞舞,工人们正在紧张忙碌地赶制国内外订单产品,奋力冲刺首季“开门红”。
县级市沅江地处洞庭㊣湖水系核心区域,万吨级船舶可由此通江达海,发展船舶产业有天然优势。凭借资源禀赋,沅江市吸纳全省75%以上的造船企业,形成了以游艇、工程运输船、旅游观光船和公务执法艇为主的产业集群发展格局。2024年,沅江船舶产业完成总产值125亿元,占全省总量的80%以上。
“当前,新一轮‘两新’政策红利持续释放,湖南省‘一江一湖四水’骨干航道网、湘桂运河等重点工程加快建设和规划,内河航运需求不断扩大,市场消费㊣增长空间巨大,为产业提质升㊣级带来了难得机遇。”在沅江市委副书记、市长罗必胜看来,沅江㊣船舶㊣产业的发展“其时正佳”。
沅江市是当下各地因地制宜,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缩影。《2024中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000亿元的“千亿县”增至59个,GDP㊣总量达到9.6万亿元,占全国比重达到7.6%。
陕西省提出,实施县域特色经济改革行动,推进县域园区提档升级,培育新增2个工业产值过百亿元的园区;广东省提出,推动出台县域经济振兴条例,做大㊣做强县域特色经济和支柱产业,推动产㊣业成链成群发展;浙江省提出,提升县城承载能力,滚动推进重大项目500个以上,支持县城发展特色经✅济和支柱产业。
“每个县(市)都有不同的自然资源禀赋与产㊣业基础,发展县域富民产业不可能千篇一律,一定是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因此,各地发展县域✅经济要分类施策。”方康恒说。
沿着习㊣指引的方向,各地依托特色资源,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江津区是重庆市农业大区,盛产花椒、柑橘、水稻等㊣农产品。近年来,江津区抓住“粮头食尾”“农头工尾”的资㊣源优势,持续推动国家级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打造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先行区。
以产业协同带动农业增值,以工促农带动乡村发展。江津区农业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江津在花椒主产区旁,科学规划布局花椒加工冷链、商贸物㊣流等各类平台,推动了花椒产业增值、农民持续㊣✅增收。
厂前便是农产地,厂内就有加工区。在江津区先锋镇,作为花椒加工龙头企业,江津骄王农业开发公司一年花椒采购量6000多吨,并开发出花椒油等20多种加工产品,让绿色农产品“变身”为优质消费品。
目前,江津区花椒种植面积达53万亩,是全国县域面积最㊣大的青花椒种植区域。依托产业协同,该区拥有花椒产业相关的经营主体3000余家,花椒及调味品规上加工企业20余家,椒农28万户、62万人,花椒全产㊣业链综合产值达55亿元。
——产业集群集聚效应明显。全国累计创建18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1509个农业产业强镇、300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政策集成、要素集聚、功能集合和企业集中深入推㊣㊣进。
——农产品加工业提质增效。农村产地初加工水平显著提升、精深加工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74%;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值从2018年的2.3提高到㊣目前的2.59。
——农业与现代产业要素跨界㊣融合。“农业+”文化、教育、旅游、康养4k激㊣光投影机价㊣格表、信息等产业快速发㊣展,中央厨房、农商直供等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农产品年网络零售额达5900亿元4k激光投影机价格表。
未来,城乡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将为城乡产业协同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推动城乡产业协同发展迈上新台阶。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